2016/09/30

這張圖片裡有什麼?你該不會只看到____吧?

看看這張圖片,裡面有什麼呢?

「大象!」
還有呢?
「欸四隻大象!」
David Berkowitz (CC BY 2.0)

相信大家都有注意到大象,但是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圖片的正中央有一棵大樹,而且地上還有很多草?

2016/09/28

兒童早期的注意力問題可能產生長遠影響

美國杜克大學研究指出,相較於沒有注意力問題的兒童,有注意力問題的兒童,之後能成功從高中畢業的可能性少了40%。這項研究自1991年開始追蹤386名兒童,評量他們在一年級時的學業表現、注意力、社交能力、情緒控管技巧等等,並評量這些指標對於他們之後的學業成就造成什麼程度的影響。在所有指標當中,「一年級時的注意力技巧」是能夠最有效地預測他們之後學業成就的指標。
雖然這些兒童都沒有被診斷為注意不足過動症(ADHD),但那些在一年級時有注意力問題的兒童,他們在五年級時的閱讀成績比同儕低了三個百分比。這個看似很微小的差異,最終導致他們當中部分的人無法順利從高中畢業。
圖片來源:公共網域

2016/09/27

盲人大腦處理語言,並沒有那麼依賴左側大腦

先天性失明的盲人,在處理語言時,跟明眼人有什麼不一樣呢?

首先要知道,多數人在處理語言時,主要依靠左側大腦額葉與顳葉。這也是為什麼會有“語言中樞在左腦”、“左腦司語言”這類說法的由來。但是研究指出,先天性失明盲人在處理語言時,並不像明眼人那樣依賴左側大腦,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紅色區域是布洛卡區,人類歷史上首次發現對語言產生而言非常重要的腦區,即為此區。
By Polygon data were generated by Database Center for Life Science(DBCLS)[2]. (Polygon data are from BodyParts3D[1]) [CC BY-SA 2.1 jp], via Wikimedia Commons

2016/09/21

「咦?有人叫我?」-大腦聽到自己名字的反應

在課堂上發呆的時候,你大概完全沒在注意老師到底在講什麼。不過老師如果突然叫你的名字,不管你正在哪裡神遊,你可能都會立刻回神。畢竟,自己的名字在社會生活或社交場合中扮有重要的角色。不過,當我們聽到自己的名字時,大腦有什麼樣的反應呢?

新海誠「你的名字」日本海報

2016/09/20

兒童時期自制力較高者,成年後抽菸的可能較低

看到標題,第一個閃過腦袋的念頭是「先別急著吃棉花糖」那本暢銷書,還有棉花糖那個實驗。我沒看過那本書,不過棉花糖的實驗大家可能都略知一二。

2016/09/16

放諸四海而皆准-有這種道德準則嗎?

「勇夫護孕妻打死賊」這個新聞引起的熱烈討論延續至今。從結果來看,勇夫打死了賊,也就是一個人(加害者)打死了另一個人(被害者)。光看這點,我們應該要說加害者,也就是這個例子中的勇夫壞壞應該要受罰。但我們沒有驟下這樣的結論。相反地,我們問了很多問題:他是故意的還是不小心的?是不是逼不得已?……

悲慘世界封面。故事中,主角尚萬強為了姐姐飢餓的孩子而偷了麵包,這樣的理由可以合理化他偷竊的行為嗎?
Émile Bayard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2016/09/15

「超級老人」的大腦和一般老人的大腦有什麼不一樣?

即使是正常老化,也會使我們的大腦萎縮,也會使老人的記憶力和某些認知功能變得比年輕人差。但是在人群中,有一小部分的老人,雖然生理年齡已經六七十歲以上,但他們的記憶力卻與一般年輕人不相上下。想不想知道這群被稱為「超級老人」superagers,找不到比較貼切的中文名稱)的大腦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超級老人」某些大腦皮質的厚度與年輕人無異。圖中藍色區域位於警覺網絡(salience network)內,黃色區域則位於預設模式網絡(default mode network)內。圖片出自Sun et al., 2016

2016/09/14

從植物的使用來看狩獵-採集生活方式的文化傳承

雖然是人類學的文章,但我覺得太有趣了,於是分享一下。

在非洲的剛果,BaYaka Pygmies人目前仍然實行“狩獵-採集”這樣的生活方式。就像我們一樣,植物被拿來做各式各樣的用途。舉凡藥用(治療跌打損傷、感冒腹瀉、安胎、解毒);打獵用(尋找蜂蜜、毒魚、毒猴子);信仰或社會規範用(測謊、求姻緣、求打獵豐收、祈雨、求得好歌喉);或其他(食用、調味料、當墊子、製作工具、生火),包山包海。


2016/09/13

小孩打電動,打多久才夠呢?

從標題來看,這是一個野心很大的研究。通常讀這種文章,我多少會有點忐忑。因為要嘛就是超級厲害的經典大作,要嘛就是嘩眾取寵騙點閱率的文章。不過最怕的還是掛羊頭賣狗肉,令人嘆氣連連那種。

給小孩打電動,到底好處多還是壞處多?這問題大家都很耳熟,因為畢竟也吵了好一陣子。確實,不少實驗指出打電動具有促進兒童的反應速度、視覺動作協調或其他能力等等效果。但大人也擔心玩太久會不會有一些副作用,像是暴力傾向、衝動、社交能力變差、成績下滑之類的。

2016/09/09

意志力耗損光了,補充糖份有用嗎?

1998年,社會心理學家羅伊·鮑邁斯特(Roy Baumeister)提出了一個關於意志力(或自制力)的說法,稱之為自我耗損(ego-depletion)。這個說法的中心思想是:一個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就像能量一樣,一個人耗去的意志力愈多時,他就愈難再堅持下去。不管是忍著不去做不該做的事,或是強迫自己去做不想做的事,都會耗損掉我們的意志力。例如:明明想吃零食卻忍著不吃、心情很差但卻必須強顏歡笑。但這所謂的意志力“能量”具體而言到底是啥呢?

有一說是葡萄糖。

Success Kid Original Meme | YES LET'S DO IT! | image tagged in memes,success kid original | made w/ Imgflip meme maker

2016/09/07

逃難時的群眾行為

不管是在辦公大樓、百貨商場、車站、公寓大樓,萬一不幸遇上火災、地震、或恐怖攻擊等的事件發生,人群就需要緊急疏散。但在逃命的過程中,可能一不小心就發生推擠碰撞、跌倒踩踏之類的意外,導致人員受傷或阻礙疏散速度。要想了解緊急逃生出口和空間內的導引指示要怎麼設計才能發揮最大的功能,必須對群眾在這種情況下的行為模式有一定程度的認識。
CC by MIKI Yoshihito

2016/09/05

嬰兒的可愛是有功能的!

圓圓的大眼睛、鼓鼓的臉頰、短短的下巴、大大的頭相信大部分的人看到小嬰兒時都會有「噢!」那種快融化的感覺吧。但是嬰兒怎麼會那麼可愛呢?嬰兒的可愛有什麼好處嗎?
CC by Hebe Aguilera

研究者Kringelbach等人提出一種說法,他們認為「可愛」這項特質,對於嬰兒本身的生存至為關鍵。而且可愛不但包括“看”起來可愛,還包括“聽”起來跟“聞”起來可愛。至於「可愛」如何幫助嬰兒生存下來呢?Kringelbach等研究者認為「可愛」能夠對大人(主要是照顧者)造成即時影響,也能造成持續的影響。

2016/09/02

狗的大腦如何處理人類語言?

狗與人類一塊兒生活、一塊兒演化,說狗可以聽得懂人話大家應該都認同吧。過去研究甚至發現狗可以認出大概1,000個人類語言的詞彙。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說話時是有抑揚頓挫的。即使是同一句話,倘若用不同的語調說出來,意思恐怕就不一樣。比方說,友人興高采烈的「你穿這件衣服很好看!」跟語調平平的「你穿這件衣服很好看。」顯然就代表了不同的意思。只是說,狗分的出來嗎?

還有,狗的大腦在處理人類語言時,跟人類大腦處理人類語言的方式是否有相似性呢?比方說,處理詞彙意義時偏重左腦?那麼處理語調變化時呢?
CC by elizabeth tersigni

研究者操弄了“語意”(讚美詞彙和中性詞彙)和“聲調”(讚美的聲調和中性聲調)兩個變項。研究者請飼主們錄下4種不同的聲音檔:「讚美詞彙+讚美聲調」、「讚美詞彙+中性聲調」、「中性詞彙+讚美聲調」還有「中性詞彙+中性聲調」,然後利用fMRI(功能性磁振造影)來研究狗在聽這4種不同組合時大腦的反應。
結果呢。狗可以分別處理語意和聲調變化,而牠們主要依靠左腦來處理人類語言的語意訊息,但主要依靠右腦來處理語言的聲調變化。而且牠們腦中的獎賞系統對於「讚美詞彙+讚美聲調」的反應強過對其他組合的反應喔。研究者認為,這表示人類主要依賴左腦來處理語意的特性並非人類所特有,可能也不是專為語言而生,反而說不定源於更原始的功能?

2017/11/1
後記-作者後來做出勘誤,表示原本結果的左/右腦反了。所以狗應該是用左腦來處理語言的聲調變化,以右腦處理語意訊息。

Andics, A., Gábor, A., Gácsi, M., Faragó, T., Szabó, D., & Miklósi, Á. (2016). Neural mechanisms for lexical processing in dogs. Science, 353(6303), 1030–1032. http://doi.org/10.1126/science.aaf3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