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30

如何有效對抗貧窮對兒童大腦發展產生的負面影響

貧窮對於兒童的腦部發展是很不利的一個因子。當然,‘貧窮’二字是一個很複雜的集合,其背後成因錯綜複雜,也經常與眾多變項相關聯。但不論如何,已經有眾多研究結果指出,在貧窮的環境中成長,對孩子的認知發展、心理社會發展、生理健康等等都是不利的。而且這些影響會持續到他們成年後。

Stephan Hochhaus (CC BY 2.0)

2016/11/25

壓力大害你把課本內容忘光光嗎?你可能用錯讀書方法了!

過去研究一致認為,人們在遇到急性壓力時,回想腦海中的記憶的能力可能會受到影響。如果是在壓力剛開始的頭幾分鐘,記憶表現可能還不會有什麼變化,或甚至有變好的可能。但經過大約25分鐘之後,記憶表現就會開始變差。只是,有研究者跳出來挑戰這個說法。

mer chau (CC BY 2.0)

2016/11/23

關於自閉症的某些療法

先說個故事。

有天,某人聲稱他可以讓小朋友變高又變聰明。方法很簡單,只要讓學校老師每天重複對小朋唸:『嘰咕嘰.嘰咕嘰.嘩啦嘩啦砰』。每天唸一百次即可。為了證明這個方法的有效性,他進行了一個實驗。在實驗裡面,實驗對象是幾個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小朋友。實驗進行六個月後,每個小朋友可以認得的中文字都比實驗前多、每個小朋友都長得比實驗前高、而且不管是什麼知識領域,每個小朋友懂得的東西都比實驗前多!!!『嘰咕嘰.嘰咕嘰.嘩啦嘩啦砰』是不是很神奇?

以上故事是我瞎掰的。


圖片來源:hepingting (CC BY 2.0)

2016/11/17

謊話會愈撒愈大嗎?且看杏仁核的反應為何

細漢偷挽匏,大漢偷牽牛。用來形容人雖然一開始只從事很輕微的惡行,但是壞事做久了以後會逐漸升級。所以縱使小時候偷的只是單價不高的葫瓜,但到了長大成人偷的東西卻升級成單價較高的牛。「說謊」這個行為在大家的認知中也有同樣的情況。我們會覺得詐騙集團成員、實驗數據造假的科學家、設計大型金融騙局的人,八成從小就養成說謊的習慣。但是謊話真的會愈撒愈大嗎?如果會的話,有可能從大腦的活動來預測謊話升級的程度嗎?

鼻子那~麼長好恐怖...
Tristan Schmurr (CC BY 2.0)

研究者利用實驗設計讓實驗參與者在某些情境下有說謊的誘因,但在某些情境下沒有,藉此計算參與者在有誘因的情況下謊話是否有愈撒愈大的情況。

2016/11/15

「電腦化認知訓練」可以幫助「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年長者嗎?

大家應該經常接觸老人失智這個議題吧。不管是從電影、電視或新聞節目看到的,或是自現實生活中接觸到的。但是你知道嗎?臨床上還有另一個介於健康老人與失智症患者之間的診斷-輕度認知功能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被診斷為「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雖然他們的日常生活活動仍然可以自理,但他們的記憶力差、學習能力也差。他們的症狀沒有嚴重到可以被診斷為失智症,但每年都約有5-10%的「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患者的症狀加劇,使他們升級為失智症患者。
Rachel Samanyi (CC BY 2.0)

2016/11/14

小學/中學時的霸凌受害者,長大後體重過重的風險較高

體重過重或肥胖對健康有莫大危害。造成成人體重過重的潛在因素眾多,而童年時期長期處於過大的壓力下便是可能的原因之一。曾有動物實驗顯示,幼年時曾遭受長期心理壓力的個體,長大後的體重確實會變得比較重。而人類數據也顯示類似現象:兒童時期曾被虐待的人,成年後肥胖的風險較高。

遭受霸凌的小孩也是處於巨大的心理壓力下。那麼這些有被霸凌經驗的小孩,之後成為體重過重的成年人的風險是不是也比較高呢?

Liam Moloney (CC BY 2.0)

2016/11/09

「利他行為」的存在是因為人們怕被處罰嗎?

人類的「利他行為」一直是個謎。為什麼我們要犧牲小我、完成大我呢?雖然這對群體有益,但這樣的行為對個體而言非但沒有立即性的好處,還帶來損失。

Chris Yarzab (CC BY 2.0)

試圖解釋「利他行為」的假設眾多,其中一種解釋是因為我們怕被處罰。這個假設認為,人們之所以會遵守對群體利益有利的規範,是因為許多人會處罰那些違反規範的人。而且違反規範的程度愈嚴重,隨之而來的處罰就愈大。

2016/11/04

災難過後,小心失智。

2011311日,東日本大地震發生。因地震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一連串事故傷害,一直到今天都還未完全失去其影響力。除死亡人數超過一萬五千人外,遭受破壞的房屋更是逾百萬棟。憂鬱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都有可能會發生在災民身上。而災民當中有不少年長的老人,被迫遷離熟悉的環境再加上親友可能死於災難。在物理環境和社會環境的支持都減弱的情況下,老年受災戶失智症狀加劇的情形也值得關注。

雖然早先有研究指出,震災兩年後居住在氣仙沼市臨時住房中的長者,有36%都有著失智的症狀。但這樣的數據完全無法顯示,這樣的高比例與震災或搬遷至臨時住房有任何關連。
jonel hanopo (CC BY 2.0)


2016/11/03

手機或平板放在臥室?對小孩或青少年的睡眠可能產生不良影響

睡眠很重要這件事,我想大家應該都有共識。智慧型手機、平板的使用率在過去數年內迅速增加這個現象,大家應該也都同意。不像舊時代的電腦或甚至電視,智慧型手機和平板有著攜帶方便這一特點。再加上上面的遊戲、社交軟體很容易吸引人們的注意力,所以就常常會發生人都已經躺到床上了眼睛還離不開螢幕的情形。甚至就算睡著了,這些機器也仍然在伸手可及的範圍內。以至於各式各樣的訊息與通知即使在我們睡著的期間,也仍然讓螢幕一亮一亮的閃個不停。

圖片來源:jenny cu (CC BY 2.0)
所以當然有人就擔心了,睡前玩這些東西會不會影響睡眠啊?畢竟不管是玩遊戲、社交軟體或看短片,總是很有可能會造成很大的情緒起伏吧。或者是來自螢幕的光源,會不會干擾睡眠啊?尤其是小孩或青少年,萬一因睡眠品質不好或睡不夠而造成後續一連串的不良影響,那豈不令人擔憂?

2016/11/02

中風復健:機器輔助療法到底有沒有效?

因為機器人學的發達,大家或許都知道機器人已經被廣泛應用在各種不同領域。之前介紹過一篇搭配外骨骼與腦機介面為脊髓損傷病患進行復健的文獻,當然也有不少研究團隊試圖以機器來幫助中風病患的復健。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利用機器輔助療法(robot-assisted therapy)來訓練中風病患上肢功能的治療成效究竟好不好。

不同類型機器輔助療法所使用的機器的範例。
A圖是終端控制系統;B圖是外骨骼系統。
圖片來自Chang and Kim發表在Journal of Stroke的文章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