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13

服用LSD之後,對“恐懼”的臉變得不敏感

是的,就是你想的那個LSD,在世界多國都被列入禁藥清單,有最強致幻劑之稱的LSDLSD由瑞士科學家艾伯特·霍夫曼所發明,初期有一段時間被視為具有成為精神疾病治療藥物之潛能而用於研究中,近年來有捲圖重來的跡象。
 
telly gacitua (CC BY-NC 2.0)
今天簡短介紹一個由瑞士研究者所進行的實驗,實驗焦點放在服用LSD過後,參與者的大腦對於帶有情緒性訊息的反應有何改變。所有的參與者都是健康的成年人,實驗分兩次進行,其中一次參與者服用的是100微克(μg)的LSD,另一次則服用安慰劑。
在口服LSD 2.5小時之後,參與者進入磁振造影儀進行短暫的實驗作業。在這之中參與者會見到帶有不同程度的恐懼情緒的臉孔,或是無情緒的中性臉孔。為什麼選擇使用‘恐懼’這種情緒?可能是因為研究團隊在上一個實驗中,發現服用LSD後參與者辨識這類臉孔的能力降低了。不過附帶一提,其實在上一個實驗中,參與者辨識哀傷面孔的能力也降低了。
相較於服用安慰劑之後,服用LSD的參與者其大腦左側杏仁核&右側內側額葉回這兩個區域,對於帶有恐懼表情臉孔的反應變得比較微弱。另一方面,參與者報告的主觀藥物效果,和他們杏仁核的反應呈負相關:自覺LSD效果愈強的人,杏仁核的反應愈低。
憂鬱症或焦慮疾患等患者的杏仁核曾被發現會對帶有負面情緒的東西過度反應,是以研究者認為LSD有可能可以作為輔助的治療方式,搭配其他治療方式來幫助這些患者。不過能不能朝著這步順利發展,未知數還太多囉…

參考文獻
Dolder, P. C., Schmid, Y., Müller, F., Borgwardt, S. & Liechti, M. E. LSD Acutely Impairs Fear Recognition and Enhances Emotional Empathy and Sociality.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41, 2638–2646 (2016).
Mueller, F. et al. Acute effects of LSD on amygdala activity during processing of fearful stimuli in healthy subjects. Transl Psychiatry 7, e1084 (201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